说实话,代理IP这东西用久了就跟谈恋爱似的。刚开始觉得新鲜,后来发现全是坑。记得有次半夜调试爬虫,连续换了十几个IP都被封,气得我差点把键盘砸了。你说这些网站是怎么做到秒封IP的?简直比相亲对象还难伺候。
说到代理池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越大越好。我以前也这么想,直到某天发现池子里80%的IP都是废的。那种感觉就像打开冰箱发现存了一周的剩菜全馊了。后来学乖了,定期清理比盲目扩张重要得多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号称百万IP池的服务商?用起来跟抽奖似的,十个里能有一个能用的就不错了。
动态IP和静态IP的选择也是个玄学问题。动态IP便宜是便宜,但稳定性简直感人。有次用动态IP抓数据,刚爬到一半IP就换了,结果数据全乱套。老板问起来我只能说服务器抽风,总不能承认是为了省那点代理费吧?不过静态IP也未必就靠谱,有些服务商卖的所谓独享IP,鬼知道背后有多少人在共用。
验证代理IP可用性的方法我试过不下二十种。最搞笑的是有次用某知名网站的登录接口测试,结果把人家服务器搞崩了。后来学聪明了,专门搭了个测试环境,用自己写的简单接口来检测。你们猜怎么着?有些代理连最基本的HTTP请求都处理不了,延迟高得能泡杯茶。
说到延迟,这个真是看运气。同一个代理服务商,白天用着挺顺,晚上就卡成PPT。有次急着交报告,眼看着deadline要到了,代理突然开始抽风。那种绝望感,跟等外卖等到饿过劲差不多。后来养成了习惯,重要任务一定准备三套备用方案。
代理IP的地理位置选择也挺有意思。你以为用美国IP就万事大吉了?太天真了。某些网站对特定州府的IP特别敏感。有次用德州的IP访问,直接跳验证码。换成加州的立马顺畅了。这让我想起以前玩网游选服务器的经历,南区北区延迟能差出半个世纪。
关于匿名级别,透明代理和匿名代理的区别很多人都搞不清。我就直说了吧,透明代理基本等于裸奔。有次手贱用透明代理登录后台,第二天就收到安全警告。现在想起来还后怕,这要是在公司内网这么搞,估计早就卷铺盖走人了。
维护代理池最烦人的是什么?是那些突然失效的IP。明明五分钟前还好好的,转眼就404了。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专门狙击我的代理池。后来发现是某些网站更新了反爬策略,连带把整个IP段都封了。这种时候除了骂街还能怎么办?
说到价格,代理IP服务的水深得很。从几块钱到几百块的都有,效果嘛...有时候贵的反而更坑。记得有次买了号称企业级的服务,结果第一天就被封了二十多个IP。找客服理论,人家说这是正常损耗。正常个鬼啊,我花钱是来当炮灰的吗?
最气人的是那些号称永不封号的代理。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可能,但总有人上当。我认识个哥们,图便宜买了这种服务,结果项目上线当天全军覆没。现在他办公室里还贴着"天下没有免费的代理IP"的标语,跟个警示牌似的。
协议选择也是个技术活。SOCKS5听着高大上,但兼容性有时候还不如HTTP。有次对接第三方API,死活连不上,排查半天发现是协议不匹配。这种问题最折磨人,明明每个环节都没错,但就是跑不通。
说到API调用,有些代理服务商的接口设计简直反人类。文档写得云里雾里,参数名都是缩写,错误码全靠猜。有次调了整整一晚上,末尾发现是少传了个毫不起眼的参数。这种时候真的很想顺着网线爬过去打人。
最魔幻的是遇到过代理IP突然变成别人的业务后台。本来好好的在爬数据,突然跳转到某个电商网站的管理页面。吓得我赶紧断网,生怕被当成黑客。后来才知道是服务商回收IP没清理干净,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?
现在用代理都养成强迫症了,每个IP都要先测试再入库。测试脚本写得比业务代码还复杂,响应时间、成功率、稳定性全要监控。同事说我太较真,但他们没经历过凌晨三点被失效代理支配的恐惧。
说到监控,报警阈值设多少合适也是个学问。设太敏感整天误报,设太宽松又容易漏掉问题。有次把阈值调得太松,等发现问题时已经浪费了三百多个请求量。老板看报表时的眼神,我至今记忆犹新。
末尾说个冷知识:有些代理服务商会偷偷限制并发数。明明买了100个线程,实际只能用50个。问就是网络波动,再问就是终端设备问题。这种暗坑最恶心,不踩几次根本发现不了。
说到底,代理IP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每个坑都得亲自踩过才知道有多深。现在我看到那些"一键解决所有爬虫问题"的广告就想笑,真这么好用我们这些老油条早失业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哪天真的出现完美的代理服务,可能反而会觉得少了点挑战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