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朋友问我,他公司做电商爬虫总被封IP,问我有什么好办法。我直接甩给他一个代理IP池的链接,结果这哥们用了两天就跑来抱怨说还是被封。我当时就笑了,这年头谁还用单一代理啊?得学会玩组合拳才行。
记得去年做爬虫项目的时候,我手上有十几个代理服务商,每天轮着用。有时候半夜测试新代理,电脑开着自动切换,第二天醒来发现已经跑了上万次请求。你说代理IP贵?那是你不会找。有些小众服务商的价格能便宜到你怀疑人生,稳定性反而比大厂还好。
说到稳定性,不得不提那个奇葩经历。有次用某知名代理,结果连续三天同一个IP段,搞得目标网站直接把我当VIP用户了。后来才发现是他们的IP池太小,笑死。现在我都习惯性检查IP重复率,超过20%直接换供应商。
你们知道最骚的操作是什么吗?把住宅代理和机房代理混着用。住宅IP用来登录,机房IP用来爬数据,这样既不容易触发风控,速度还快。我管这叫"代理鸡尾酒",比单一类型的效果好太多了。
有个小技巧估计很多人不知道。用代理的时候记得经常换User-Agent,最好能模拟真实用户的浏览行为。有次我测试发现,同样的代理IP,用Python的requests库直接访问10次就被封,但用Selenium模拟浏览器操作,100次都没事。你说气不气人?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。某些网站的封禁策略会参考IP的地理位置。比如你做跨境电商,用目标国家本地的代理IP,存活时间明显更长。这让我想起之前帮朋友做日本市场调研,特意找了东京的住宅IP,效果出奇的好。
说到地理位置,不得不吐槽某些代理服务商的定位功能。明明买的是美国IP,一查定位在非洲,这种低级错误都能犯。现在我都会先用IP查询工具验证,不准的直接退款。你们猜怎么着?有些小商家为了省成本,IP数据库都是几年前的。
有个朋友做SEO监控,问我怎么解决频繁访问的问题。我告诉他可以用代理轮询+访问间隔随机化。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让访问看起来像机器人。后来他跟我说这个方法让他的存活率提高了三倍,还省了一半的代理费用。
你们试过用代理玩网游吗?我有次为了测试延迟,用不同国家的代理登录游戏。结果发现有些地区的代理延迟比直连还低,特别是晚上高峰期的时候。不过要小心,有些游戏会封禁代理IP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
最近在研究移动代理,发现4G代理比传统的机房代理难封得多。原理很简单,移动IP本来就是动态分配的,网站很难判断是不是代理。不过价格也确实贵,适合关键业务用。有次为了抢限量商品,我特意买了4G代理,结果真抢到了。
说到价格,代理行业的水太深了。同样的服务,不同渠道价格能差好几倍。我现在的策略是多注册几个账号,用新用户优惠轮流买。有些平台首月只要1美元,用完就换号,比包年划算多了。
有个冷知识,某些网站会对云服务商的IP段特别关照。AWS、阿里云这些大厂的IP段基本都在黑名单上。所以选代理的时候要避开这些明显标记的IP段,最好是找些小众IDC的IP。
你们遇到过代理突然失效的情况吗?我有套自动化方案,实时监测代理可用性。响应时间超过3秒或者返回状态码不对,立刻踢出可用列表。这套系统帮我省了不少钱,毕竟按流量计费的代理,无效请求都是在烧钱。
最近发现个新玩法,把代理和Tor网络结合起来用。先走代理再走Tor,这样连代理服务商都看不到你的真实IP。当然速度就别指望了,适合对匿名性要求极高的场景。不过要提醒一句,有些国家用Tor是违法的。
说到法律问题,用代理一定要搞清楚用途。爬公开数据还好,要是拿来搞恶意请求,分分钟吃官司。我认识个做安全的哥们,专门用代理做渗透测试,每次都要签免责协议。
有次帮客户调试代理,发现个奇葩问题。他的程序在本地运行正常,一上代理就超时。折腾半天才发现是代理商的DNS有问题,换成8.8.8.8立马解决。这种细节问题最烦人,但解决了特别有成就感。
现在很多代理服务商都提供API了,但我还是喜欢用老派的SOCKS5。不知道为什么,总觉得API有延迟,可能是心理作用。不过对于大规模应用来说,API确实更方便管理。
你们知道代理还能用来做负载均衡吗?把请求分散到不同代理上,既能提高速度,又能降低被封风险。我有个项目同时用5个代理服务商,根据响应速度动态分配请求,效果比单一代理好太多。
末尾说个真实案例。有家公司买了高级代理服务,还是总被封。我去检查发现他们所有请求都来自同一个ASN,这不摆明告诉人家是代理吗?后来建议他们混合使用不同运营商的代理,问题立刻解决。
其实代理IP用得好不好,关键看细节。同样的工具,有人用得风生水起,有人用得一塌糊涂。说到底还是要多实践,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。毕竟每个项目的情况都不一样,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