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说到代理IP失效这事儿,我可太有发言权了。上周为了爬个数据,连续换了十几个IP,结果不是被封就是速度慢得像蜗牛。气得我直接摔键盘,结果发现键盘比代理IP还耐用——这玩意儿摔了三次都没坏,代理IP用三次就报废了。
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明明刚买的代理IP,测试的时候好好的,一上正经业务就集体罢工。我怀疑这些IP供应商是不是专门养了一群测试员,24小时盯着哪些IP还能用,接着立刻下架卖给别人。最绝的是有一次,我刚付完款,登录后台准备提取IP,发现购买记录直接消失了。联系客服,人家轻飘飘来一句"系统故障",退钱倒是痛快,但我浪费的时间谁赔啊?
说到时间,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。半夜三更换IP成功率特别高,但白天上班时间换十个能用一个就不错了。后来和一个做运维的朋友喝酒,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,很多网站的反爬策略都是跟着人类作息走的。大半夜的运维都睡觉呢,谁有功夫盯着异常流量啊?不过现在连这个规律都不管用了,毕竟搞爬虫的也都学会熬夜了。
记得刚开始用代理的时候,我还天真地以为贵的就一定好。花大价钱买了号称"企业级"的代理服务,结果第二天就全军覆没。反倒是某次应急买的廉价轮换IP,居然坚挺了一周多。这事儿给我的教训就是:在代理IP这个行当里,价格和品质的关系,大概就像天气预报和实际天气的关系——不能说完全没关系,但确实不太靠谱。
你们试过自己搭建代理池吗?我去年心血来潮搞过一阵子,光是买服务器就花了不少钱。结果发现维护成本比直接买现成的还高,而且IP质量也没好到哪去。最搞笑的是有次我的代理池IP把某个电商网站搞崩溃了,人家技术直接顺着IP找上门来。现在想想,当时对方工程师打电话来的语气,活像抓到偷WiFi的邻居。
说到IP被封,我发现一个规律:越是重要的数据,IP死得越快。就像那些奢侈品店门口的保安,你穿得越普通他越懒得理你,但要是盯着橱窗多看两眼,马上就来问"需要帮忙吗"。有次我需要采集一批竞品价格,特意找了十几个国家的IP轮着来,结果美国的撑了半小时,德国的坚持了十五分钟,中国的...好吧,三分钟就被识别出来了。
最近学聪明了,开始研究怎么让代理IP"死得其所"。比如先用垃圾IP去试探,等触发风控了再换优质IP上。这招是从打游戏学的——先让队友去送死,等敌人技能放完了我再上。虽然不太道德,但确实管用。不过现在很多网站也精了,会记录设备指纹,光换IP不够还得换浏览器指纹。这年头做点数据采集,都快赶上搞特工行动了。
我认识一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,他有个绝活:能从IP失效的速度判断市场热度。他说要是某类商品的代理IP死得特别快,说明肯定很多人在盯着这个品类。按照他的理论,去年宠物用品的IP存活时间突然缩短,他马上跟进囤货,结果真赶上那波宠物经济热潮。这大概是我听过最另类的商机发现方式了。
有时候我在想,代理IP这东西就跟爱情似的。你越着急找,越找不到靠谱的;随缘的时候,反而能碰上个把好用的。而且都需要不断投入,区别是一个花钱一个花感情。最像的是,都会突然失效,连个招呼都不打。